科技人才走进北大讲“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给予我们难得的机遇与挑战,即使再多坎坷,都要努力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近日,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在北京大学举办,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刘鹏动情地讲述了他在同步辐射光源领域的“追光”故事。包括他在内,3名来自集成电路、新材料和科学仪器领域的一线科技人才依次登台,“机遇和挑战”成为他们宣讲的关键词。
“人类与各类病毒博弈的过程中,同步辐射光源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宣讲伊始,刘鹏介绍了同步辐射光源与人们日常生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联系。他说,这是一种大科学装置,主要是依托大型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开展各种测试和研究,可以在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层面上帮助人们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能和功能作用机理。
中国的同步辐射光源装置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背后是一批批光源建设者的努力奋斗。“我有幸参与了这段发展过程。”刘鹏回忆起一次印象深刻的挑战,“记得在离线测试超长压弯镜系统的时候,我们自己搭建简易洁净间,自主设计精密光学检测系统。光束线与实验站建设涉及X射线光学、精密加工、精密机械、超高真空、自动化、复杂控制、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复杂的工作,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为了共同的目标,大家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勇于直面挑战催生令人振奋的成果。刘鹏透露,目前,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正在紧张建设中,这也是我国首台第四代光源设施,将成为国际上最亮的光源。在光束线与实验站建设过程中,长期依赖进口的光学元件和探测器等核心设备已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部分核心设备已应用于国外光源装置。
“半导体行业没有躺赢,芯片研发制造没有捷径。”“你们这一代,正逢国家发展的好时期,要有强国有我的责任。”“生长在中国智造的时代、拥有‘平视世界’的底气,是一代代人的实干积累而来的。”其他科技人才代表在宣讲中,鼓励北大学生要抓住机遇,勇于挑战。
北大物理学院老师张志科说,把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请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北大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直博生裴夏雨荷听了宣讲后倍感振奋。她说:“我的研究方向是细胞生物学,这次宣讲让我想起了在生物学领域探索的前辈们,感受到了科学家朴实无华的奋斗精神。未来,我也希望将自己所做的科研成果融入国家的发展中去。”